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禁烧关键是为农民处理秸秆找出路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字体:大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3-04-15 10:20:15   

    范县农民就地焚烧秸秆,污染环境还带来了安全隐患。这是6月17日的《濮阳早报》头条告诉我们的消息。而在同一天,相关部门也就范县一些乡镇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进行了通报批评。

    每年夏忙和秋收季节,焚烧秸秆总会成为热门话题。而每年到这个时候,我市的田间地头,乡镇、村街干部也都会全员上阵,出动大量人员、车辆,广泛宣传禁烧农作物秸秆政策,但是焚烧秸秆还是经常发生,焚烧秸秆也因此成为让基层乡镇非常头疼的事。

    但是,秸秆焚烧是不是一禁止就起效呢?我看未必见得。包括农民自己都知道,秸秆焚烧污染环境,危害人体健康,而且容易引发火灾。但是,农民们为啥还要这样做呢?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问过农民。其实,农民这样做也有他们苦衷,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烧土灶,秸秆是重要的燃料,那时候秸秆可是“香饽饽”。可是现在,家家都烧煤、用电或者用燃气,土灶早已成了历史。把秸秆放在路边影响走路,放在沟里影响排水,放在田里腐烂,影响种庄稼。另外,秸秆还田的成本也比较高,农民根本承受不起。因此,秸秆除了烧掉之外,农民也别无他法。

    “见烟就罚,见火就抓”的秸秆禁烧办法,的确会对秸秆焚烧起到一定的制止作用,但从长远来说,这也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,这从年年禁止焚烧,年年都有焚烧的现实效果中也能看得出来。

    我个人认为,要治理秸秆焚烧,还是要从源头上抓起,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秸秆的出路问题。经常会看到一些县乡,宣传自己是如何将秸秆再利用的。只是不知道,为什么这种再利用在全市推广不开呢?为什么很少有农民买这种再利用的账呢?原因可能只有两个,第一就是本身就是虚假的宣传,是基层通讯员为迎合政策而凑出来的应景之作,第二种就是秸秆再利用的成本高,麻烦,农民从中得不到什么利益,不如一烧了之。

    据了解,秸秆的确可以有很多再利用的办法,比如秸秆发电,秸秆做饲料,秸秆做纸张等。但第一是工厂需求量小,第二是收购价低。企业为了赚钱,不可能为农民出高价,而农民要是卖的价钱还跟不上运费,当然也不会傻乎乎地跑很远去卖秸秆。每个人都在寻求利益最大化,农民也一样,指望他们从污染环境的大局出来来亏本处理秸秆,显得很不现实。现实的做法是,政府亏本来补偿农民的利益。比如,政府部门可以在农忙之前,先联系好公司,谈好价格,然后以至少不让农民亏钱的价格收购秸秆,差价部分由政府来兜着,这样,企业赚了钱得到了效益,农民处理了秸秆得到了收入,政府保护了环境得到了政绩。

    总之,秸秆焚烧固然不对,但单纯地禁止也治不了根本。治理秸秆焚烧的根本是为农民处理秸秆找出路,我们应该对秸秆的合理利用予以足够的关注,并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等措施,给秸秆找好出路,使秸秆变废为宝,造福人民。



责任编辑:李俊